距離海平面950公尺,這裡是台灣原住民鄒族文化現存最大村落的所在地,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。鄒族,大多定居於阿里山山區,目前人口總數約為六千多人。身為HAMO天神子孫的他們,擁有樂觀的高山生活哲學,部落間彼此的連結藉由祭儀、歌舞活動的舉辦,使得鄒族血脈更加緊密相依。而定期舉辦的收成祭(Homeyaya)、戰祭(Mayasvi)、生命豆季(FO’NA)也讓後輩子孫們身體力行這綿延千百年以來的鄒族文化歷史印象。
![]() |
圖為鄒族生命豆圖示 |
時序進入十月,不同於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,十月的阿里山盪漾著春分氣息,讓阿里山十月氛圍出現這微妙變化,源自於鄒族生命豆季的出現。生命豆,鄒族人稱為FO’NA,是在惡劣的土壤環境下也能結實纍纍且美味可口的植物。據傳,多年前鄒族屢遭天花、瘟疫以及傳染疾病等危害,也因部落群聚而居,使得傳染力更加蔓延,族人人口數驟降,擔心族人滅亡的長老因而提出族人孕育計劃,並以具有強韌生命力的生命豆作為鄒族子嗣繁榮興盛的象徵代表,於是有著愛情、新生、強韌生命意涵的生命豆季就此產生。
![]() |
圖為體驗鄒族傳統婚禮的新人們 |
最後為生命豆季的主軸,結婚儀式。婚禮儀式進行時,新人們將走過由鄒族長茅戰士搭起的拱門,男右女左分別進場,站定位後,長老們開始以沾滿水滴的葉子輕拍新人背部以示祈福。祈福完成,新人們舉起同心杯喝完同心酒的同時也接受了觀禮族人們的祝福,婚禮即圓滿完成,今年的鄒族生命豆季也同時畫下了完美的句點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